海内外专家贵阳探讨全球性三大环境危机应对之道
中新网贵阳7月6日电 (记者 周燕玲)当前地球面临着气候变化、海内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及污染问题三大危机。外专正在贵阳举行的家贵境危机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,海内外专家学者探讨应对之道,阳探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讨全
“这三重危机相互关联,球性一个危机的大环对之道恶化会导致另外两个危机的恶化,一个危机的海内缓解会促进另外两个危机的缓解。”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涂瑞和建议,外专将“全球环境和生态共同体”理念引入全球环境治理体系。家贵境危机
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副总干事斯图尔特·马吉尼斯认为,阳探“基于自然的讨全解决方案”在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,呼吁将其纳入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和绿色金融框架。球性
有报告指出,大环对之道约100万种动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。海内“贵州为保护黔金丝猴建立了生态廊道,这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。”英国驻华使馆气候变化与环境副主管侯海莉希望,加大资金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,同时应用AI、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生态保护效率。
据估算,全球每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约7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。这种资金缺口表明,传统公共融资不足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,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建议,用生物多样性金融填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,并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、经济与社会价值纳入经济决策体系,推动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环境经济学家乔万宁坦言,当前全球在教育和健康等领域的投资成效显著,但对森林、农田、牧场等投资非常少,这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,解决之道在于科学提升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,比如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实践,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栖息地保护,又能创造经济收益,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。
应对这些复杂挑战,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哈西娜·莫里认为,创新与跨学科合作是关键,地质学与生态学、工程学、社会科学的融合,是破解“资源消耗型发展”困局的必经之路,“通过精准掌握地质结构,人类能更科学地定位矿产、水资源,实现资源开采与生态保护的平衡。同时借助对地质过程的理解,可有效应对洪水、干旱等自然灾害,降低环境脆弱性。”(完)
(责任编辑:焦点)
-
重庆、福建、天津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: 倾情倾力 擦亮“藏东明珠”
澜沧江奔腾不息,见证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。2022年7月,重庆、福建、天津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跨越千山万水,奔赴西藏昌都。三载春秋,他们以“缺氧不缺精神、艰苦不怕吃苦、海拔高境界更高”的坚韧,在医疗教育 ...[详细]
-
(活力中国调研行)“十四五”以来 江西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近1.3万个
中新网南昌7月7日电 (记者 李韵涵 庞无忌)7日,记者从2025年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江西主题采访启动暨情况介绍会上获悉,“十四五”以来,江西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近1.3万个,完成投资额超1.2万亿元。江 ...[详细]
-
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(记者 邵萌)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。昨日,黄淮、江淮、江汉、江南、华南等地出现35℃~38℃高温天气,山东南部、河南东部、苏皖北部等局地39℃~41℃。据中央气象台预计 ...[详细]
-
侵华日军华南细菌战重要铁证!“波第8604部队”完整名册首现国内
7月7日,在广东省档案馆,一份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“波第8604部队”名册经由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捐赠首次完整出现在国内。二战后,“波第8604部队”名册被日本列为军事机密保存多年,部队组成和人员部署均 ...[详细]
-
央视网消息:台风“丹娜丝”目前还在移动,专家介绍,“丹娜丝”是在南海生成的台风,和产自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相比,虽然生成原理和定级标准一样,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。由于南海海域空间狭窄,“幼年”时期的南海台 ...[详细]
-
蝉联14年,好医生集团荣膺“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企业”
2025年7月6日,由北京市昌平区联合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2025(第42届)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北京·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在北京市昌平区石油科技交流中心隆重举行。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药品监督 ...[详细]
-
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6日电 (记者 李爱平)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6日消息称,5日晚,随着CA8345杭州至呼和浩特航班的平稳落地,中国国际航空(简称国航)自2019年之后,首次在呼和浩特机场恢复宽体机航 ...[详细]
-
中新网景德镇7月6日电 题:国际“Z世代”瓷都“玩泥巴”:在泥土中看见文明对话中新网记者 李韵涵“陶瓷是旧技术与现代世界新技术的结合,陶瓷文化并不局限于过去,而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。”来自摩洛哥的艾 ...[详细]
-
中新网广州7月7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记者7日从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首届广东优品展览会定于今年9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B馆举办,展期3天,前两天向专业观众开放,第 ...[详细]
-
中新社呼和浩特7月6日电 (记者 李爱平 陈峰)7月6日,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防沙治沙区,随着最后一个草方格的铺设完成,一条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实现全线闭合。这也标 ...[详细]